新冠病毒感染让他的肿瘤消失了!这对癌症治疗意味着什么?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电视剧《豪斯医生》(House M.D.)的主角豪斯医生是一名专治疑难杂症的医学鬼才。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名晚期癌症患者在与一位号称有“治愈能力”的男孩握手之后,不久发现自己的肿瘤竟然缩小了。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小男孩真有神奇的“治愈能力”?不过电视剧的结局告诉我们,小男孩其实受到了疱疹病毒的感染,他将疱疹病毒传染给了癌症患者,而疱疹病毒有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这让癌症患者的肿瘤变小了。
这种似乎只会在电视剧中出现的情节最近在一名英国恶性淋巴瘤患者身上也出现了,而让肿瘤几乎消失的原因似乎是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近日在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一名61岁的严重肾病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时发现患有晚期霍奇金淋巴瘤,PET/CT检测显示他的身体各处都有活跃的癌细胞(上图左边的图像中的黑色区域)。
雪上加霜的是,确诊不久他又因为呼吸困难再次住院,这次他被诊断出患上了新冠肺炎。在医院住院11天后,他的症状得到缓解,出院在家中休养。这期间他没有用过任何免疫化疗和皮质类固醇治疗。
神奇的是,四个月之后,PET/CT复查发现他体内的肿瘤大部分都消失了(见上图右边的图像),与肿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水平也下降了90%以上。这是怎么回事?
目前研究人员并没有确认肿瘤消失的原因,不过他们提出的假说是新冠病毒的感染触发了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历史上也出现过其它癌症患者在感染后肿瘤消失的例子,例如,2012年发布的一项病例分析显示一名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得了肺炎和结肠炎后,肿瘤也自发消失了。
这些例子,并不是说明新冠病毒,或者其它病原体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受到感染后肿瘤消失的病例虽然发生过,但是仍然非常罕见。然而,通过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治疗癌症和其它疾病的理念却已经在试验中得到证实。在疫苗开发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发现疫苗不但可以保护针对的病原体的感染,而且还可以提高对其它疾病的防护能力,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熟知的卡介苗(BCG)。
在上世纪20年代开发成功的卡介苗是第一款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它的诞生本身就是疫苗开发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这是一款毒性高度减弱的牛分枝杆菌疫苗。在卡介苗问世之后,它的开发者之一,巴斯德研究所的首任院长Albert Calmette医生发现,接种卡介苗的儿童的死亡率比没有接种疫苗的儿童要低4倍。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死亡率是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率,而不是因为结核病导致的死亡率。他猜测,卡介苗接种是否能够让儿童获得对其它病原体感染的抵抗能力?
▲Albert Calmette医生(图片来源:Unknown author, CC BY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随后,研究人员在口服小儿麻痹疫苗,麻疹疫苗中都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前人研究的系统性分析表明,卡介苗和麻疹疫苗在降低死亡率方面的效果高于单纯预防结核病或麻疹得到的预期值,显示它们可能具有防护其它疾病的潜力。
而卡介苗在上世纪80年代取代手术切除,成为治疗早期原位膀胱癌的首选疗法。只要满足患者免疫系统正常,肿瘤负荷较小,卡介苗能够直接接触到肿瘤,而且用药剂量足够的条件,卡介苗治疗能够在70%的患者中消除肿瘤。目前,卡介苗作为免疫疗法治疗早期膀胱癌的机理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澄清,不过科学家们认为最可能的机制是卡介苗通过感染肿瘤细胞,激发了人体的免疫反应。这些免疫反应包括干扰素等多种细胞因子的生成,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产生的抗癌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肿瘤的破坏。
如今新兴的“溶瘤病毒”领域也是遵从这一理念,通过感染肿瘤,不但能够直接杀伤细胞,而且还可以激活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它们在治疗黑色素瘤,头颈癌等癌症类型中已经表现出积极的效果。
相关阅读:强生、BMS、默沙东等纷纷布局,这种“借毒杀癌”的新疗法有何神奇之处?
虽然新冠病毒感染导致肿瘤消失的个例并不支持新冠病毒成为治疗癌症的创新疗法,但是它也提醒了我们,人体免疫系统在抵抗肿瘤方面具备着巨大潜力。这种潜力仍然有待我们继续去探索和发掘。
参考资料:[1] Challenor and Tucker (2021). SARS‐CoV‐2‐induced remission of Hodgkin lymphoma. BJ Haem, https://doi.org/10.1111/bjh.17116.[2]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Immunotherapy for Bladder Cancer Overview of BCG Immunotherapy. Retrieved January 7, 2021, from https://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1950803-overview#:~:text=The%20most%20likely%20mechanism%20of,immune%20response%2C%20and%20antitumor%20effects.[3] Another layer of protection. Retrieved January 7, 2021,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2859-020-00018-3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